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
艺术学院

教学科研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> 教学科研 >> 正文



室内艺术设计专业《室内空间格局设计》教学成果汇报-以项目化教学推动空间解构与思维启迪
日期: 2024-06-20      信息来源:      点击数:

一、课程概述

《室内空间格局设计》是艺术学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,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室内空间的规划、组织和设计能力。本课程以项目化教学为特色,通过实际项目案例的分析与研究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室内设计的逻辑与方法,掌握从概念构思到方案落地的全过程。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,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,通过小组合作、案例分析、模型制作、汇报展示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,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,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
1 室内空间布局三种形式之一


2 室内空间布局三种形式之二


3 室内空间布局三种形式之三


二、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

课程伊始,教师通过介绍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、经典案例以及市场需求,引导学生对室内空间格局设计的重要性形成初步认识。随后,教师精心挑选了一系列经典的室内空间设计平面图,这些案例涵盖了住宅、商业空间、办公空间等多种类型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,选择一个经典案例作为研究对象,并围绕该案例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。

4 小组案例分析实况1


学生按照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自由组队,每组 4 - 6 人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,有的负责资料收集与整理,有的负责平面图的解读与分析,有的负责模型制作,还有的负责汇报 PPT 的撰写与演讲。在研究过程中,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对经典案例进行剖析,包括空间布局的合理性、功能分区的明确性、风格定位的准确性、材料选择的环保性与美观性等。通过对资深设计师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,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设计师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方案的应对策略,从而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,提升设计水平

在对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,每个小组制作了相应的分析模型。模型制作不仅是对设计思路的直观呈现,更是对设计细节的深入挖掘。学生通过模型的制作,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空间的尺度、比例关系以及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。同时,小组成员还精心制作了汇报 PPT,将研究过程、分析结果以及模型展示等内容进行系统整合。PPT 的设计风格与所研究的案例风格相呼应,体现了学生对设计风格的把握和运用能力。


5 小组案例分析实况2


课程的最后阶段,各小组依次进行汇报展示。汇报过程中,小组成员分工协作,有的负责讲解,有的负责演示模型,有的负责回答评委和观众的提问。讲解的同学通过生动的语言、清晰的逻辑,将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示得淋漓尽致。在汇报结束后,教师和同学们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和评价。教师的评价主要从专业角度出发,对小组的研究深度、分析准确性、模型制作水平以及 PPT 设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;同学们的评价则更注重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、汇报的感染力以及对设计思路的创新性。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,得出公平合理的分数,既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,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。


6 小组案例分析实况3

三、课程反思

案例选择的局限性:虽然教师精心挑选了一系列经典的室内空间设计案例,但这些案例在风格、类型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部分学生反映,案例中缺乏一些新兴的设计理念和前沿的设计技术,导致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难以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。

小组协作的不均衡性:在小组研究过程中,部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协作不均衡的现象。有的成员积极参与,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;而有的成员则相对消极,对小组的贡献较小。这种不均衡的协作方式不仅影响了小组的整体效率,还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。

评价标准的主观性:在汇报展示环节,教师和同学们的评价虽然从多个角度出发,但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。由于每个人对设计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不同,导致评分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,影响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。

总的来说,《室内空间格局设计》课程在项目化教学的推动下,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。学生在设计思维、实践操作、团队协作、演讲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,课程成果也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广泛认可。在未来,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,不断完善项目化教学模式,为培养高素质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而努力。


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艺术学院  

地址: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廿里铺18号